行为广告能调动用户的感性需求
来源:广告买卖网 作者:广告买卖网 时间:2018-2-12 阅读:
行为广告是广告的一种元素,广告行为专题是我们广告行业最注重的,这代表一个广告人多额内涵与对广告行业的热爱 创意是广告的灵魂,有了创意,广告才有了存在的实质性价值,才能调动用户的感性需求。但是我们的广告创意却一直没有质的突破。
现有所谓“新的创意”一般都是基于原有的创意进行延伸和扩展,而不是产生那种全新的、突破性的、新鲜的创意。
因此有业界人士曾提出:“真正新奇的有趣的创意就是那些你从来没有见过、没有尝试过的东西。”
消费者对广告行为要求日渐严格,广告行为变得越来越需要技巧。以身体行为营造广告创意环境——行为广告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它吸引消费者眼球的能力。当一个从未见过的、非常有趣味性的传播方式出现在受众眼前时,受众的第一反应不会是回避而是好奇,这样就会把受众对广告的参与从被动转变为主动,行为广告对企业主的最大吸引力就是它能够促成这个转变的形成。
当人类社会出现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之后,为了推销商品、招徕顾客,广告便应运而生,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但是,把广告与心理行为联系起来,不过是19世纪末的事情。
1895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心理实验室的H.盖尔从事的关于消费者对广告及广告商品的态度与看法的调查研究,可以看做是广告心理的最早工作。而更有影响的工作则首推美国心理学家斯科特(W.D.Scott)。1901年底,斯科特在美国西北大学的一次会议上,提出广告工作应发展成一门科学,而心理学可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见解,受到与会者的热烈支持。
其后,他陆续发表了一系列有关文章,还于1903年汇编成《广告理论》一书出版。该书的问世标志着广告心理学的诞生。而广告心理学可以看成是消费心理学的雏形。1908年,斯科特进一步将广告心理的知识系统化,出版了《广告心理学》。同一时期,有关广告心理的实证性研究也有所开展,例如,H.闽斯特伯格关于广告面积、色彩、文字运用、广告编排等因素与广告效果关系的研究等。这些早期的研究,其目的是服务于以生产者为中心的卖方市场,其特点是单向的,即指向于推销商品中的心理活动。随着经济的发展,由卖方市场逐步转向买方市场,对消费者自身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表现在20世纪40年代之后对深层动机的探讨。
据1953年的报道,美国广告研究基金会公布了80多个商业机构的购买动机研究结果,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工作是对销售速溶咖啡的研究。了解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广告百科。
该研究揭示的消费者行为不愿购买这种新产品的深层动机,有力地促进了对该广告主题的修正以及采取有效的策略。还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还出现了对潜意识广告的研究和消费者对商标忠诚性的研究。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