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里的广告是如何做到跟地铁“同步移动”的?
来源:北京科学中心 作者:北京科学中心 时间:2019-1-7 阅读:
现在的广告可谓是无处不在,无论是在电视上还是商场里,处处都有它们的身影,即使是地铁隧道里,也布满了各式各样的广告。
可是你们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高速运行的地铁列车里,人们是如何看清隧道里的广告牌的呢?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讲讲地铁隧道里那些广告牌的成像原理。
地铁隧道里的广告牌有两种不同的类型。其中第一种的成像方式相对好理解,这种成像方式是在隧道的指定位置里连续布置多个显示屏,对显示器上可视部分做了特殊的角度限制。
这样当地铁从这一区域驶过时,人的眼睛会把大于24帧/秒的画面看成是连续的,这个原理和你在影院看到的电影类似。只不过电影和动画片是人眼不动,图象在变换;而隧道广告是,画面固定,人随着车厢在高速移动。
第二种成像方式则有趣的多,在隧道里,它们是这样的:
是的你没有看错,就是这一根根垂直的LED灯管,构成了我们看到的连续画面。这种LED灯管每根高度大约1米,灯管之间的间隔大约为1.2米,当列车以一定的速度驶过这一区域,这些LED灯管就能利用“视觉暂留”的原理,在乘客的眼中形成连续的画面,其实这与我们上面提到的显示屏运用的原理都是一样的。
那么,什么是“视觉暂留”原理呢?
人眼观看物体时,成像于视网膜上,并由视神经输入大脑,在大脑中形成物体的像,但当物体移去时,视神经对物体的印象不会立即消失,而会延续0.1~0.4秒的时间,人眼的这种性质被称为“眼睛的视觉暂留”。
这个现象是由比利时物理学家尤瑟夫·普拉托(Joseph Plateau)1835年在观察太阳的实验中发现的,他根据这个现象发现了人体视觉暂留的生理特征,而他自己也因为这次观察而导致双目失明,因为太阳的影子永远印在了他的眼睛里,所以读者们千万不要乱模仿哦!
费纳奇镜是视觉暂留原理的较早应用。在一个手柄上垂直安装盘片,盘片上围绕中心绘制图片,图片的周围是一系列狭缝。使用者旋转盘片,通过移动的狭缝看盘片在镜子里的反射。这样,使用者看到图片接连出现,由于视觉暂留得到连续播放效果。
其实视觉暂留现象很早之前就被咱们中国人发现了,其中走马灯可以说是历史最悠久的关于视觉暂留原理的应用了。早在宋朝时期,便有了关于走马灯的记录,当时也称为“马琦灯”。
关于走马灯的运行原理,清代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走马灯》对其描述得十分详细:走马灯者,剪纸为轮,以烛嘘之,则车驰马骤,团团不休,烛灭则顿止矣。
关于走马灯还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其中较为出名的当属《王安石捡联获妻》。据传当年王安石进京赶考的时候,分别用员外给女儿招亲时在走马灯上出的上联和科考考官提问的下联相对,从而事业爱情双丰收。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