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公司的背水一战
来源:广告买卖网 作者:广告买卖网 时间:2019-2-25 阅读:
虎嗅注:这篇文章想聊的是身处裁员浪潮中的广告公司——裁员只是方式,改善公司里“人浮于事”的现状、提升人效和时效,才是公司真正想要达到的目标。而不少广告从业者,仍认为自己是怀才不遇。过往目空一切、享受“垃圾快乐”的结果,就是如今无法为公司和客户创造价值、为自己创造真正的好作品。
开篇名义,当大多数广告公司利润下滑的时候,臃肿的机构、可怕的负人效和负时效出现的时候,就到了不得不裁员(如冻结招聘,严进宽出)的边缘。其实裁员只是方式,提高人效和时效,继而保持或扭转利润才是终极目的。
金光闪闪的广告公司,它们的没落是从十年前开始的,从它们最鼎盛的时刻。 大多数广告公司有一些人浮于事,看谁都看不上,唯独自己怀才不遇,举世无双的人。他们的基本特征是:中午12点前不会到公司,到了之后要点一杯星巴克,大概率上认为luckin不好喝,下午要召集十几个人一起头脑风暴,风暴到六七点钟,出去吃个日料,然后回到办公室写几页PPT,写出来的PowerPoint往往既没有Power,也没有Point,十点打车回家,因为十点以后可以报销打车费,并在楼下发一张黑夜中写字楼的照片在朋友圈,配上“人就是要奋斗,多么充实的一天”。
01。 因套路而生,因套路而死
在那个已远去的“黄金时代”里,现代营销理论未像今天这般普及,传统企业不太会做广告,而在当时的中国市场,几乎所有的行业都在疯狂增长,再加上中国人固有的崇洋媚外的心态,使得老牌国际广告公司用他们一百年来总结的套路,在这片土地上赚到了无数的溢价。
他们的套路必须满足几个特征:
a)渠道可控,最好是中心化的;
b)用户组成结构相近,且变化不大;
c)对手们没有长进。
但凡其中一条发生变化,效果就会衰退,更何况现在每条都变化了。
其实,中国市场的变化从2009年就开始了。那一年,移动互联网开始兴起,微博横空出世,当时所有大型公司都说要拥抱变化,但更多局限在业务层面,大部分浮于表面,实质上最关键的管理模式一点变化都没有。
02。 过于浮躁,不接地气
现在的广告行业太浮躁,年轻人刚毕业就追求高大上,看过一本《一个广告人的自白》就以为自己是广告大师(很可能还有很多人没看过),进了圈子就变得浮夸,一味地纸上谈兵。
大量广告人从毕业的那一天起,就进入了这个虚拟产业,从未真正了解和尊重过实业(但绝大多数的客户都来自实业和制造业)。很多国际4A公司的人连江西省省会是哪里都不知道,压根不知道中国有多大,只是天天坐在北上广的CBD,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他们所做的市场调研,不过是问一下和自己一样品味的同事。
上篇:
下篇: